這個正在打鼓的人就是湯宜萍,今年61歲。記者到她的生態(tài)園采訪時,正趕上她為游客打鼓助興。聽說記者是來專程來采訪湯宜萍的,游客們豎起大拇指,爭著向記者夸起了她。
游客:她是我們女中的豪杰,女強人。
湯宜萍:不好講女強人的。
游客:是的是的,你有遠見。
湯宜萍:女強人是很強悍,沒有女人味的。
湯宜萍是大家眼中十足的女強人,十年前,她承包的這座荒山,曾是別人眼中做夢都長不出錢的地方,現(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成了當(dāng)?shù)赜忻纳鷳B(tài)園,年營業(yè)收入500多萬元。但是,湯宜萍卻說這并不是她承包荒山的目的。
湯宜萍:我要是做飯店、開客服,那我干嗎把錢投到這里來呢?我在上海隨便開開飯店,掙的錢比這里多得多了,人可能不會這么累,來這里除了做好這個以外,我還有更大的目標(biāo)。
![]() |
[致富經(jīng)]一個四十年的心結(jié)穿越時空之后 |
湯宜萍是上海人。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目標(biāo),她51歲進山,到現(xiàn)在,61的她還是天天像這樣和工人一起上山干活,光是去年一年穿壞的布鞋就有50多雙。
記者:這個斷底了。
湯宜萍:這個是我92歲的媽媽給我補一補,有時候沒有干的鞋子,我媽媽補的,92歲了還給我補鞋子穿,我有時候講,我都怪可憐了,你還補破鞋給我穿。
湯宜萍告訴記者,這些布鞋每雙不過8塊錢。難以想象的是,回到二十年前,在大部分人花三、四塊錢理一次發(fā)的時候,湯宜萍就花400塊錢做出了照片上的這個發(fā)型。承包荒山之前,她在上海擁有一家年掙百萬的裝潢公司,丈夫是一位處級干部,家庭十分美滿。而湯宜萍卻突然離開上海,在山里一呆就是十年。直到現(xiàn)在,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她當(dāng)初的選擇。
表妹夫李德滿:當(dāng)時我們想都不敢想掙那么多錢,轎車兩部,面包車一部,很好的生活不好好去享受,到這邊吃那么多苦,人滄桑那么多,心放在哪里,我們現(xiàn)在還不知道,她的心很大的。
![]() |
[致富經(jīng)]一個四十年的心結(jié)穿越時空之后 |
表妹相庚紅:當(dāng)時想了,反正到現(xiàn)在我還是想不通。
記者也很好奇,湯宜萍為什么要放棄在上海的優(yōu)越生活,跑到山里吃苦受累呢?提到這個話題時,湯宜萍突然變得很激動。
湯宜萍:不說了,什么感覺都有,我下鄉(xiāng)的時候都沒有穿過這么破的鞋子,我長這么大沒有穿過這么破的鞋子,所以我在想我一定把這個事做好,才不辜負我自己穿這么多臟鞋子,濕鞋子的過程,真的不能說,不能問這些事情……
50多雙布鞋背后,到底隱藏著一個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在山里堅守十年,湯宜萍追求的目標(biāo)到底是什么呢?
記者:在你印象里,你姐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姐姐湯宜蓮:強悍。
湯宜萍:強悍。
員工呂鎖華:我覺得僅僅用強悍兩個形容她還不怎么夠。
呂鎖華,是湯宜萍二十多年的工作伙伴。1996年,湯宜萍從上海一家食品廠辭職下海,自己成立了一家裝潢公司,呂鎖華是當(dāng)時的項目經(jīng)理,在他看來,強悍,遠不足以形容湯宜萍。
員工呂鎖華:我們可能講湯經(jīng)理這個可能不能做,這樣不行,她就說所有任何什么事情不要跟我講不行,不要在我面前說不。
湯宜萍:我也很想溫柔,當(dāng)發(fā)現(xiàn)你這個事情叫這個做,叫那個做都不行,算了算了,我來,那時候我怎么溫柔,我溫柔不出來。
穿白色羽絨服的是湯宜萍的女兒朱吉曼,當(dāng)時在裝潢公司擔(dān)任設(shè)計師。1997年的一天,朱吉曼按照客戶的要求設(shè)計了一個像這樣粘在墻上的電腦臺,可做出來以后,客戶卻不滿意,湯宜萍要求馬上敲掉,并重新設(shè)計。
女兒朱吉曼:當(dāng)時我覺得這個事情我很難接受,因為我媽媽覺得沒有達到她的標(biāo)準(zhǔn),但是我覺得已經(jīng)可以了,已經(jīng)好了。
湯宜萍:你要記住,你們的報酬是我給的,我給你們的錢是他們給的,他就是我們的上帝。
![]() |
[致富經(jīng)]一個四十年的心結(jié)穿越時空之后 |
一個星期后,新的電腦臺做出來了,可客戶還是不滿意,湯宜萍二話沒說,要求馬上敲掉,再設(shè)計一遍,女兒朱吉曼認為責(zé)任不在自己,拒絕重新設(shè)計。
湯宜萍:她來了以后就說,我們是完全按照他提供的圖紙來做的,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敲,你有沒有考慮到我們的感受,我說我不需要去考慮你們的感受,我只考慮東家的感受。
女兒朱吉曼:我當(dāng)時覺得我媽媽已經(jīng)有一點偏執(zhí)了。
湯宜萍:她說,這樣子媽媽,我離開這個公司,我沒法做下去,我受不了,我說那沒問題,我尊重你的選擇,你要做就做,不做你走人,回去你自己考慮考慮,最終這個還是敲掉了。
就是這種近乎偏執(zhí)的認真態(tài)度,湯宜萍的裝潢生意在短短兩年內(nèi)迅速崛起,有時候做完一個項目,連錢都來不及收,就要趕到下一個施工現(xiàn)場,并且從來沒有客戶投訴。
2002年,湯宜萍的裝潢公司年產(chǎn)值達到了一千多萬,兩個女兒學(xué)業(yè)有成,丈夫朱客卿是上海市楊浦區(qū)的一位處級干部,湯宜萍的生活春風(fēng)得意。
![]() |
[致富經(jīng)]一個四十年的心結(jié)穿越時空之后 |
然而,一年后,她卻突然放棄了令人羨慕的生活,把裝潢公司交給了女兒,一個人離開了上海。
2003年10月,湯宜萍在這里包下了一千畝多荒山。湯宜萍的這個舉動讓親戚朋友都很吃驚。
朋友于菊香:我就很不理解,我說你為什么要到那么遠的地方呢?你在上海兩個孩子,孩子誰管呢?你丈夫怎么辦呢?她說我都不想。
表妹夫李德滿:她的條件本來就夠她享受了,她到山里面,山里面的生活條件肯定很苦,我們就想不通她到這邊干嘛。
照片上就是十年前的荒山。當(dāng)時,社渚鎮(zhèn)的荒山全都閑置著,沒有路,也不通電,從來就沒有人來打聽過,湯宜萍是第一個在荒山上投資的人,當(dāng)?shù)厝擞X得新鮮,還給她起了個外號。
村民陳忠豹:綽號就叫上海佬。
村民肖國興:就是稱為她上海佬。
村主任宋德喜:叫上海佬,這么大年紀了,跑到這邊來,用我們農(nóng)村的土話叫尋死,就是沒事找事干。
荒山上來了個上海佬,附近的村民都想來看看。從進山的第一天起,湯宜萍就每天和工人一起在山上開荒種樹。人們一見到湯宜萍本人,很難把她和想象中溫柔時尚的上海女人聯(lián)系在一起。
湯宜萍:我不嗲,又不溫柔,我講話又沒有很嗲的樣子。這套在上?赡苁枪ぷ鞣谶@里工人一看會說,我們湯總今天穿得這么整齊,要出遠門了。
到2006年,毛竹、桂花、茶花……幾十種花草樹木,再加上魚塘及各種景觀,原來的荒山變成了花果山,有很多旅游公司都盯上了這里,想把游客帶過來,而湯宜萍的態(tài)度卻是一律拒絕。
![]() |
[致富經(jīng)]一個四十年的心結(jié)穿越時空之后 |
旅游公司總經(jīng)理顧衛(wèi)平:她說我忙得要死,你別來了,很多生態(tài)園都要搶著跟我做生意,當(dāng)時我就很奇怪,搞得我好像看她的臉色,我不要情緒化嗎?
湯宜萍:我說你天天都有這么多客人往我這邊帶,我天天就為你們在這服務(wù)是沒錯,但是我大的目標(biāo)沒法去實現(xiàn)了。
為了一個更大的目標(biāo),湯宜萍三年時間在山上投資了600多萬,盡管連一分錢的進賬都沒有,湯宜萍卻還是不慌不忙,冬天的時候,她就會像這樣帶著工人上山挖冬筍。
湯宜萍:只要有點空,就上來挖挖玩玩。
記者:挖挖玩玩?
湯宜萍:沒把它當(dāng)成一種賺多少錢的事。
記者:我看你在山上養(yǎng)魚也是為了賺錢,筍子也不是為了賺錢?
湯宜萍:你在現(xiàn)在這個階段,不能太把賺錢當(dāng)回事,要養(yǎng)這塊地。
![]() |
[致富經(jīng)]一個四十年的心結(jié)穿越時空之后 |
當(dāng)時的湯宜萍也總說不能操之過急,那么,她到底在等待一個什么樣的時機呢?
2007年,生態(tài)園的林子里出現(xiàn)了這樣的場景。原來,湯宜萍三年等待為的是讓樹木成林,養(yǎng)出生態(tài)的放養(yǎng)環(huán)境,保證土雞的品質(zhì),在土雞和土雞蛋上走出一條品牌之路。除此之外,這些巴馬香豬也是她要打造的產(chǎn)品之一,建生態(tài)園是為了日后作為產(chǎn)品的推廣銷售平臺。
湯宜萍邁出了她財富計劃的第一步,一切看似順理成章,但她的人生卻因此變得動蕩不安,充滿懸念,采訪中,她的妹妹說了這樣一句話。
妹妹湯宜蓮:實際上她那么多年的苦都是為了自己心里這個結(jié)放不下。
因為這個心結(jié),湯宜萍放棄了在上海的優(yōu)越生活,還是因為這個心結(jié),湯宜萍開始了她不同尋常的淘金之旅。
這里是社渚鎮(zhèn)的農(nóng)貿(mào)市場。2007年4月,湯宜萍的土雞蛋就在這里銷售。當(dāng)時,當(dāng)?shù)貛缀踹沒有人規(guī);B(yǎng)土雞,市場上的土雞蛋大都像這樣,是農(nóng)戶拎著籃子在賣,價格是3毛錢一個,湯宜萍給自己的雞蛋定價一塊錢,周圍的人都斷言,湯宜萍的雞蛋肯定賣不出去。
員工呂鎖華:她要賣一塊錢一個,我就講了,我說這個不可能,吃你一塊錢雞蛋的人還沒生出來。
村民陳忠豹:我們在村里都議論,湯總的雞蛋賣一塊二,賣我們?nèi)兜腻X。就是不相信,那個蛋誰要啊!
雞蛋在市場賣了幾天,結(jié)果真的一個都沒賣出去,呂鎖華提出要趕緊降價。
湯宜萍:賣了幾天一個都沒賣出去,你還不降價,那雞蛋給誰吃,我說你拿回來我們自己吃,我們自己吃不掉呢?腌咸蛋,腌咸蛋吃不掉呢?雞吃。
湯宜萍不肯降價。六七月份是母雞產(chǎn)蛋的高峰期,很快就囤積了將近十萬個雞蛋。因為缺少經(jīng)驗,沒有提前把冷庫建好,隨著天氣的溫度越來越高,有的雞蛋開始壞掉了。大家都勸湯宜萍降價去賣,可她卻一根筋地認為要打造品牌,絕對不能降價。
員工呂鎖華:我說湯總,這個雞蛋你應(yīng)該要賣,你邊賣的時候邊創(chuàng)立我們的品牌,你賣五毛錢一個,你賣五萬,就有五萬。
![]() |
[致富經(jīng)]一個四十年的心結(jié)穿越時空之后 |
湯宜萍:掙了五萬,你可能損失五十萬、五百萬,你不掙這個五萬,你可能掙得更多,這個品牌就是這樣培養(yǎng)起來的,它值多少就是多少錢,所以我就是堅持,不賤賣。
囤積的雞蛋越來越多,壞得也越來越多,大家伙急得團團轉(zhuǎn),可不管別人再怎么勸,湯宜萍堅持少一分錢都不賣。兩個多月后,冷庫建起來了,可此時,將近二十萬個雞蛋已經(jīng)全部浪費了。
呂鎖華一直是湯宜萍最得力的助手。在上海時就跟著她打拼,之后又到山里幫她發(fā)展事業(yè)。可這一次,湯宜萍的固執(zhí)讓呂鎖華徹底絕望了。
員工呂鎖華:我每個月就是拿一點生活費,我家庭也要開支,我沒拿回去過一分錢,所以一個長期投資下,我們沒有收入,我提出來說,我不做了,我走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時,一直在上海幫湯宜萍打理裝潢公司的女兒朱吉曼,突然打來了電話。
![]() |
[致富經(jīng)]一個四十年的心結(jié)穿越時空之后 |
女兒朱吉曼:我說我看不到這條路的盡頭或者希望在哪里,我覺得我堅持不下去了。
湯宜萍:來回很急地說媽媽,我堅持不下去了,在這之前我愛人也在講,他也堅持不下去了。
四年多的時間,湯宜萍在山上所有的支出全都是從上海轉(zhuǎn)過來的。到2007年,裝潢公司因為沒有資金周轉(zhuǎn)已經(jīng)倒閉了,家里的積蓄也全部投了進去,朱吉曼打來電話的這一天,身上只剩下了二十塊錢,她想讓湯宜萍放棄山里的事業(yè),回到上海。
湯宜萍:行,你爸爸也不想做了,你現(xiàn)在也堅持不下去了,那媽媽就把它賣掉了,女兒緊接著問說,媽媽,如果賣掉,你怎么辦?你們都活了,我死了。
湯宜萍不肯放棄。這一年春節(jié),所有人都回家過年了。大年初一,湯宜萍獨自一人來到了山上,正在挖筍的時候,無意間一抬頭,看到她的員工湯小珍正朝她走過來。
員工湯小珍:大年初一,我來的時候,我說來看看湯總,她一個人在山上挖筍子。
那一天,湯小珍穿著特意為過年買的一件新羽絨服,可看到湯宜萍還是像往常一樣在干活,心里很不是滋味。
員工湯小珍:怎么一個老總一個人在山上挖,自己覺得……
記者:那你倆后來又干什么了在一塊?
湯宜萍:后來我們就一起挖筍子。
湯宜萍究竟為什么要放棄在令人羨慕的城市生活,在山里吃苦受累,忍受孤獨?答案就是那個埋藏了幾十年的心結(jié)。
這本影集中的照片記錄的是廈門老三屆知青在農(nóng)村下鄉(xiāng)時的歲月。湯宜萍的父親是一位南下干部,當(dāng)時就在廈門。16歲的湯宜萍來到了福建省永定縣一個貧困的山村下鄉(xiāng)干活,晚上做夢都盼著能早一天回城。這樣一等就是六年,走的那一年,湯宜萍22歲。
湯宜萍:真正走的那一天,我看到送我的那些阿伯阿婆都哭得很淚人兒似的,那一瞬間我自己也爆發(fā)起來大哭,我從走到上火車我哭了三個多小時而且這三個小時真的就是嚎啕大哭,就哭得車上沒有一個人有聲音,那個時候才知道我其實這片土地承載了我們那個年代的知識青年所有最美好的年華。
![]() |
[致富經(jīng)]一個四十年的心結(jié)穿越時空之后 |
這是很多年后,湯宜萍再次回到知青點時的照片。當(dāng)時,她已經(jīng)在上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可她看到村里的人卻還是像以前一樣貧窮;厝サ穆飞,透過車窗,湯宜萍看到了一片果林,有果農(nóng)在路邊賣梨,她把車停在路邊,向果農(nóng)走了過去,對方的眼神,湯宜萍一輩子都忘不了。
湯宜萍:這個人本身是在吆喝賣梨,一看我們車子停下來,真的是,很渴望你買的感情,那個眼神就流露出來,買我的梨吧,買我的梨吧。
下鄉(xiāng)六年,湯宜萍深知農(nóng)民的辛苦,但因為不了解市場,缺少品牌意識,很多時候,農(nóng)民的東西賣不上價錢。從那時起,湯宜萍就給了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biāo)。
湯宜萍:哪一天我有本事了,我是不是在農(nóng)業(yè)上面做點事情,我能不能對別人有所啟發(fā),種地不是這樣種的,我們可以想一個辦法多掙一點錢。
就是這個心結(jié)讓湯宜萍堅持要把品牌打響,掌握定價權(quán),讓別人得到啟示的同時,也能夠帶動一些農(nóng)民致富。
湯宜萍:抓到了!你知道它為什么要蹲下去嗎?
記者:為什么?
湯宜萍:它是一只生蛋雞。
![]() |
[致富經(jīng)]一個四十年的心結(jié)穿越時空之后 |
2007年9月,湯宜萍把自己的土雞蛋做成了禮盒,并把目光瞄準(zhǔn)了高端市場。這里是天目湖,每天這里都有很多來自上海、蘇州等地的游客。湯宜萍把自己的雞蛋禮盒擺到了天目湖土特產(chǎn)供貨中心的柜臺上,憑借良好的品質(zhì),很快就打開了高端市場。
食品供貨公司副總經(jīng)理許靜:大家一個共同反應(yīng)就說終于吃到雞蛋的味道了,就是一二十年久違了的味道。我覺得她真的是憑良心在做這個事情。
2008年,湯宜萍把游客請進了生態(tài)園。記者采訪時就趕上她正在組織一場巴馬香豬賽跑。
湯宜萍:獎品有大獎小獎,你們?nèi)绻J為這只豬可以贏的,你們往這個方向站。
湯宜萍用這樣的方式吸引游客,并把土雞蛋作為獎品發(fā)給他們,生態(tài)園成了產(chǎn)品的推廣銷售平臺,土雞蛋也帶動了土雞的銷售。2012年,兩種產(chǎn)品的銷售額達到了一千多萬,生態(tài)園營業(yè)收入500多萬。湯宜萍告訴記者,2013年,她要建一座食品加工廠,把土雞、巴馬香豬、竹筍等產(chǎn)品做成大禮包,讓周邊的農(nóng)民有信心跟著自己一起致富。
湯宜萍:你最好問我說,你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就說了,我想上達人秀。